近日,一则“超级真菌被美国列为紧急威胁、中国已有18例确认感染”的消息在各大网站刷屏,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。我们一方面要客观理性的看待问题,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分析,避免过度的恐慌;另一方面也要对超级真菌引起足够的重视,进而更加关注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。那么,什么是真菌感染?真菌感染又有什么特点呢?
什么是真菌感染
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。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,可分为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。深部真菌感染一般是指真菌引起的人体组织和器官感染,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,又被称为侵袭性真菌病(IFD)。
根据GAFFI统计,全球有3.1亿人受真菌感染影响,1150万人受致死性真菌感染,超过150万感染患者死亡。近年来由于恶性肿瘤、血液病、HIV和其他免疫缺陷病的发病率上升,以及接受器官移植、造血干细胞移植、广谱抗生素治疗、长时间体内留置导管治疗的患者增多,受IFD影响的病人逐年增加。 老年人、儿童、长期住院、糖尿病、接受放化疗、HIV、 外科手术、机体免疫力低下、或者患有肺部基础疾病如慢阻肺、支气管扩张、肺结核、重症流感、肺炎等人群易受真菌感染影响。
常见深部真菌感染病原菌
目前,最为常见的可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曲霉菌、念珠菌和隐球菌,占到临床真菌感染的85%以上。
曲霉通过孢子传播,多侵犯呼吸道与肺部,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引起侵袭性曲霉病(IA),而对于长期患有慢阻肺、支气管扩张、结核、哮喘的疾病的患者可引起慢性肺曲霉病(CPA)和过敏性支气管性肺曲霉病(ABPA)。
念珠菌是真菌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。它常寄生于人的皮肤、口腔、阴道和肠粘膜等处,当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或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态环境失调,容易引起念珠菌病。
隐球菌主要存在于土壤、树木或鸟类的粪便中,可引起脑部和肺部感染,但是其发病率要低于曲霉菌和念珠菌。
什么是耳念珠菌感染
耳念珠菌( Candida auris )是一种新出现的多重耐药酵母菌,可以引起侵袭性真菌感染。耳念珠菌属于念珠菌的一种,自2009年第一次从一位日本病人的外耳道中分离出来以后,韩国、印度、南非和科威特相继报道了耳念珠菌感染,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真菌血症。尽管尚无官方报道,在哥伦比亚、委内瑞拉、巴基斯坦和英国同样发现了该菌株。
培养皿中的耳念珠菌
图片来源/美国CDC官网
之所以耳念珠菌被美国称为“超级真菌”,是因为其一般对常见的抗真菌药物表现多重耐药性,导致其治疗与普通念珠菌感染相比更为复杂和困难,但是这并不代表无法治愈。从我国分离出的耳念珠菌药敏实验结果来看,对主要的几种抗真菌药物都较为敏感,尤其是棘白菌素类药物。同时,感染耳念珠菌的患者主要是长期住院卧床,身体机能较虚弱以及免疫力严重低下的患者,而健康人基本没有感染的可能,且耳念珠菌不会通过空气传播。英国公共卫生署就耳念珠菌的感染防护做出如下推荐:
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不容忽视
长期以来,真菌感染受到关注度比较低,许多医疗单位对真菌的诊断和鉴定能力相对较弱,存在误诊或者漏诊的可能。医院在此方面应加强防控,更新检测设备,提高检测手段。
作为目前可提供全面真菌诊断方法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目前,丹娜生物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后工作站以及两大真菌病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在不断创新,不断紧跟真菌感染的最新动态,力求用多平台、多方法检测不同真菌感染,不断提高新型真菌病检测能力,以满足临床的需求。
丹娜生物已推动临床迈入真菌检测的5G+时代,可提供侵袭性真菌病的整套联合检测方案。
总体来说,耳念珠菌在我国并没有出现集中爆发的趋势。随着医学界对耳念珠菌病认识不断加深,以及更先进的检测诊断技术如血清学检测、质谱技术以及分子核酸检测的应用,耳念珠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