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8年,科学家在研究羧基甲基化的β-葡聚糖抗肿瘤剂时发现在没有细菌作用情况下,鲎血变形细胞同样可以诱导凝血。1981年日本学者Kakinuma 等[1]偶然发现真菌细胞壁成分1,3-β-D-葡聚糖能激活鲎变形细胞溶解物中的G因子,从而旁路活化检测革兰阴性菌内毒素的鲎试剂,发生凝集反应,因激活G因子,故称为G试验。鲎变形细胞溶解物中除含有G因子外,还含有B因子、C因子、凝固酶原等成分。内毒素能依次激活C因子、B因子,而葡聚糖只活化G因子。激活的B因子和G因子均可活化凝固酶原,生成凝固酶。若在鲎试剂中加入显色底物,凝固酶即可水解该底物,使其释放出显色基团并对硝基苯胺产生显色反应,用分光光度计测405nm处的吸光度[2]。
鲎试剂反应机理 近些年来,随着真菌血清学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,方法学的不断升级,以及具备快速、特异性强、灵敏度高等优点,在临床上逐步得到认可。血清G试验最早被用于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检测,目前在IFD的辅助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通过G试验来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具有无创、可重复好的优点,已列入国内最新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[3]。未来G试验检测方法也必定会向着操作更简单、迅速、灵敏的方向发展,为临床诊断真菌感染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[2]。 参考文献 [1] Kakinuma A,Asano T,Torii H,et al.Gelation of limulus amoebocyte lysate by an antitumor(1 leads to 3)-beta-D-glucan[J].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,1981,101(2):434-439. [2] 于婷,蔡彤. 1,3-β-D-葡聚糖定量测定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研究进展[J].国际检验医学杂志,2013,34(23):3186-3187. [3]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.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(草案)[J].中华内科杂志,2006,45(8):697-700.